您现在的位置是:希婴来 > 试管助孕机构

供卵妈妈的感受怎么写,借卵生子后悔了吗做供卵试管会不会后悔呀过来人进来讨论一下呀

希婴来2024-05-10 21:26:31【试管助孕机构】9人已围观

简介供卵妈妈的感受,5个奇妙感觉,说明受精卵着床了!90%的孕妈没有发现每个家庭都希望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很多夫妻都没有备孕生孩子的经验。他们知道排卵同房期间怀孕的概率比较高,但不知道受精卵有没有植入。

供卵妈妈的供卵供卵感受,5个奇妙感觉,说明受精卵着床了!妈妈90%的受写生后试管孕妈没有发现

每个家庭都希望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很多夫妻都没有备孕生孩子的借卵经验。他们知道排卵同房期间怀孕的悔做会不会后悔过概率比较高,但不知道受精卵有没有植入。人进

想要成功怀孕,讨论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供卵供卵身体状况,戒烟戒酒。妈妈

供卵妈妈的感受怎么写,借卵生子后悔了吗做供卵试管会不会后悔呀过来人进来讨论一下呀

受精卵的受写生后试管着床过程大多是无声无息的,只有极少数人在着床过程中可能会有出血,借卵有的悔做会不会后悔过可能除了一些微弱的痉挛外没有任何感觉。

但受精卵着床成功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人进一般会在排卵第10天左右着床,讨论不依靠月经延迟就可以提前判断怀孕。供卵供卵如果你感觉到这些奇妙的感觉,你就怀孕了。

五种奇妙的感觉,说明受精卵植入了!1.体温升高

受精卵植入成功后,其实女性的体温会有轻微的变化。女性每天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6-37度之间。如果受精卵着床成功,体温会上升,可能维持在37度左右。

如果排卵期有同房,那么体温上升一周左右,可能是怀孕的征兆。可以用早孕试纸测一下。

2.容易疲劳

因为受精卵着床成功后,女性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做叶黄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为胚胎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但这种物质分泌过多会让人感到疲劳,所以排卵同房后明显感觉精力没那么旺盛,这也可能是怀孕的征兆。

3.阴道少量出血

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时,称为受精卵。结合后通过输卵管重新进入子宫,然后在子宫内膜生根发芽,开始发育。这就是成功植入。

在植入过程中,可能会有小血管破裂,所以小腹会感到有点痛,并伴有少量出血。这就是医学上的植入性疼痛和出血。但是,如果有大量出血,那就是月经。

4.尿频

受精卵成功植入女性体内后,女性会觉得自己上厕所比以前更频繁。因为受精卵着床成功后,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绒毛的腺体激素,会刺激身体,经常想上厕所。

所以,如果排卵期有夫妻生活,然后频繁上厕所,也要考虑是否成功受孕。

5.胸痛

受精卵成功植入女性体内后,体内的雌激素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女性的胸部产生刺激,胸部会感到疼痛。

所以,女性在排卵同房后,发现自己的胸部会有点胀痛。这个时候,你不妨用早孕试纸检测一下。

受精卵着床成功后几天可以检验吗?

如果月经规律的女性有性生活,受精卵会在第6-7天植入。此时由于孕囊还很小,b超检查其实根本看不到,小孕囊只有在植入后20-30天左右b超才能看到。

受精卵着床后第3-4天,也就是排卵后第10天,用试纸即可检测出弱阳性。

准备怀孕的夫妻都想早点怀孕。备孕期间,男性也要注意一些事项,保持较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提高身体素质和精子质量,减少吸烟、饮酒和熬夜,可以帮助女性增加成功受孕的几率。

申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的供卵试管妈妈怎么样,借卵生子后悔了吗?做供卵试管会不会后悔呀?过来人进来讨论一下呀

借卵试管生子后悔了吗?用供卵做试管会后悔吗?目前国内选择借卵试管生子的家庭不在少数。那么,这些做了借卵试管成功生子的家庭后悔了吗?今天我收集了一些过来人的案例,我们来听听她们借卵生子的感受吧!

湖北赵妈妈的感受:一开始我都不知道借卵生子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借卵生子就是供卵试管。通过匹配卵源将受精的胚胎放于女性的子宫内,虽然从生物遗传的角度来看孩子不是亲生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已经倾注了太多的爱,已经和自己的亲生骨肉没有什么区别了。我现在的感受就是:完全不后悔。

借卵试管生子与母亲没有生物遗传上的血缘关系

河北张妈妈的感受:我是2017年做借卵试管生的儿子,我借卵生子的亲身经历给我的最大感受:完全不后悔,虽然十月怀胎很辛苦,但我还是要感谢借卵试管技术让我当上了妈妈。谢谢曾经给予我帮助的医生和护士。

贵州吴妈妈:我们国家法律规定通过供卵生出的孩子是亲生的。借卵试管生子是一种完全合法的行为,不会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审判,其次,毕竟是自己怀胎十月产下的孩子,这么长的时间之内早就培养出感情了,即使从基因的层面上来讲和自己没有关系,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她是靠着我的血成长起来的,在我看来和亲生的也没什么差别了。

借卵试管生子是被法律认可的母子关系

北京唐妈妈的感受怀上之前说实话心里没底,总觉有点别扭,但自从怀上后肚子一天天变大,自己能清楚的感觉到孩子在自己体内长大,慢慢的什么别扭都没有了。从孩子生下后,一天天的自己亲手抚养长大女儿到现在已经一岁多了,心里更多的感受是幸福。现在如果如果您问我借卵生子后不后悔,那我只想说,一点都不后悔了。

广东杨妈妈的感受:我之前的情况和你差不多,也是不情不愿的,当时心里的想法是这和自己丈夫出轨了带回了一个孩子让我养有什么区别,所以即使是在怀孕的期间一直也为这种事情烦恼,但是后来在生下孩子之后这样的想法就烟消云散了。

供卵试管生子在中国是合法的

江西白妈妈的感受我感受也就是一句话:完全不后悔。现在孩子已经6岁了,从她开口叫妈妈的那时候起,我就知道我这辈子就认定这个孩子了,当初虽然感觉做供卵试管难以接受,但是现在没再想这个事情了,在我的心中,这就是我的亲生孩子。

总结:目前在国内选择通过供卵试管的家庭不在少数,通过匹配卵源将受精的胚胎放于女性的子宫内,虽然从DNA的角度来看孩子不是亲生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已经倾注了太多的爱,已经和自己的亲生骨肉没有什么区别了。

我们从过来人的讲述中不难发现,借卵生子带给她们的感受就是:不后悔和满满的幸福。

怎么找供卵试管妈妈,倒挂绿毛幺凤:古籍所见“倒挂鸟”考辨

欧佳,1991年生,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名物训诂。

王化平,1976年生,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历史文献学、易学及其它经典文献。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

关键词倒挂鸟短尾鹦鹉属(又称悬鹦属)收香岭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224(2016)04-

由宋至明清,一种名为“倒挂鸟”的娇小珍禽因其外形靓丽、驯顺可爱而时常见于各类史书、诗文、笔记。然而世易时移,今人对古籍中的这种习见珍禽已十分陌生,有关研究也较为有限。

以往学者普遍认为“倒挂鸟”就是短尾鹦鹉(Loriculusvernalis),但并未展开深入讨论。[1]王颋的《凤薮丽羽:海外珍禽“倒挂鸟”考》集中梳理了与“桐花凤”和“倒挂鸟”相关的各类文献,认为前者指雀行目花蜜鸟科的蓝喉太阳鸟,后者为雀行目极乐鸟科的“蓝极乐鸟”、“红极乐鸟”或“王极乐鸟”,历史上二者间曾相互堪合,并揭示出中世纪东南亚地区存在一定规模的“珍禽市场”。[2]

极乐鸟科鸟类羽色绚烂、习性特殊,是享誉世界的珍禽。若我国人民早在宋代就已对其有一定认识,且这一形象又如此深入诗文典籍,当然具有不可多得的文化意义。但通过对文献中倒挂鸟外形、羽色、习性、产地,及相关饲养记录的考察,笔者发现古人笔下的“倒挂鸟”实非极乐鸟,也并不单指某一种短尾鹦鹉,而是指鹦形目鹦鹉科短尾鹦鹉属(Loriculus)之下的若干种类。

1丽羽勾喙绝类鹦哥

先看体形及羽色。北宋文豪苏轼是最早描写倒挂鸟的古代文人之一,有“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之句,并自注曰:“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喙,如鹦鹉而小……”([3],第7册,4458~4463页)其《西江月》又有“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3],第9册,730~735页)句,“绿毛幺凤”即倒挂鸟别称(后世诗作还称倒挂鸟为“绿毛凤”,但用例不多。)。北宋末庄绰《鸡肋编》对此释曰:“广南有绿羽丹嘴禽,其大如雀,状类鹦鹉……土人呼为‘倒挂子’。”[4]南宋何士信《群英草堂诗余》亦对此有注:“南海有珍禽名倒挂子,绿毛,如鹦鹉而小。”[5]又北宋朱彧《萍洲可谈》:“海南诸国有倒挂雀,尾羽备五色,状似鹦鹉,形小如雀……”[6]

明清时代的记录也大致类此。如明费信《星槎胜览》:“其倒挂鸟,身如雀大,被五色羽。”[7]李诩《戒菴老人漫笔》:“倒挂鸟大如雀,绿色……”[8]清宋广业《罗浮山志会编》:“倒挂,一名幺凤。似鹦鹉而小,绿衣黄里,嘴红色,甚姣丽。”[9]与前代相比,清人对倒挂鸟的描述更为详细。如刘埥《片刻余闲集》:“……倒挂鸟,翎羽鲜明,红绿相间,尖喙如钩,足短爪长。”[10]屈大均《广东新语》:“而倒挂鸟……身嫩绿色,额大青,胸间有朱砂一点,小如鹪鹩。”[11]吴震方《岭南杂记》:“倒挂,形如小鹦鹉,遍身绿色,臆、尾、两翼俱有大红,雌者止尾、翼有红。”([12],46页)

不过,记述最为全面详尽的,当属乾隆年间据宫廷旧藏文献编修的《鸟谱》。《鸟谱》共录两种倒挂鸟,

一种为:倒挂鸟一名緑毛幺凤,一名罗浮凤

倒挂鸟,红嘴者。白睛,红勾喙。头、项、臆、腹俱作嫩绿色,背膊稍深。翅、尾略带浅黑晕。近尾背毛殷红,尾毛之里缥青色。米黄足,其趾前后各两,如鹦鹉趾。([13],65页)

另一种为:黑嘴倒挂

倒挂鸟,别一种黑嘴者。其雄黑睛,黑勾喙,顶上有翠毛一片。头、项、背、翅、尾俱作深绿色。近尾背毛娇黄、鲜红两节层次。颔、腹浅绿,臆前鲜红毛一节。黄白足,趾亦前后各两。雌者通身与雄者相似,惟顶上翠色稀疏,有红点,臆前无红节为异耳。([13],67页)

据各类文献描述可知,倒挂鸟的主要特征在于体形娇小,仅如雀大,身披绿羽,并具红、蓝、黄等色,鸟喙弯曲如勾,脚趾前后各二。尤其最后两点,绝非一般鸟类所有,而恰恰是鹦形目鸟类的标志([14],74页)。更为幸运的是,清宫《鸟谱》所记两种倒挂鸟皆有精细的工笔配图(图a、图b);

清代民间画家翁小海的花鸟册页中也有倒挂鸟的形象(图c)。

从体形、羽色、鸟喙、脚趾等特征来看,与文献描述和图像相匹配的,非鹦形目鹦鹉科短尾鹦鹉属成员莫属。

我国古代文献对鹦鹉的记载可追溯至先秦,至唐宋时期,鹦鹉早已成为人们熟悉且钟爱的宠物鸟。古文献所载主要有4种,即绿鹦鹉、白鹦鹉、红鹦鹉及五色鹦鹉。绿鹦鹉为国产,“则殆为其他长尾鹦鹉的统称”([14],75页),当包含我国现存鹦鹉属的大部分,如红领绿鹦鹉、长尾鹦鹉等。红鹦鹉有两种:其中一种也为我国所产,或指绯胸鹦鹉;另一种与白鹦鹉一样来自海外。五色鹦鹉则当即各类吸蜜鹦鹉,如宋徽宗《五色鹦鹉图》所绘,即为华丽吸蜜鹦鹉[15]。而较绿鹦鹉“差大”的白鹦鹉,“顶有毛角坟起,时放花,淡黄绿色”([11],47页),当指某些凤头鹦鹉。

宋徽宗《五色鹦鹉图》

短尾鹦鹉属既属鹦鹉科,自然符合倒挂鸟“状似鹦鹉”的特点,“其趾前后各两”则是鹦形目典型的对趾足,“即2—3两趾向前,1—4两趾向后”([14],73页)。不过,短尾鹦鹉属与古代习见鹦鹉亦有所别。一是体型,短尾鹦鹉属体长约9~15cm,正好“大如雀”。如鹪鹩,体长约10~15cm;树麻雀,体长约15cm。而其他古代习见鹦鹉,如

华丽吸蜜鹦鹉,体长约25cm;

绯胸鹦鹉,体长约30cm;

长尾鹦鹉,体长约42cm;

葵花凤头鹦鹉,体长约50cm。

相较之下,短尾鹦鹉属自然“似鹦鹉而小”。二是鸟喙,鹦鹉属“嘴两侧外胀且厚度大于长度,嘴峰隆起、甚曲,下嘴甚短”([14],79页),而短尾鹦鹉属“嘴形小得多且较侧扁,嘴的厚度不及嘴峰长度”([14],88页),故显得“尖喙如钩”。三是尾羽,古代习见鹦鹉一般尾长,而短尾鹦鹉属则普遍“尾短,超出尾下覆羽不多”([14],88页)。或许正是这些差异,使古人并不将其视作鹦鹉,不过明人方以智、清人屈大均等却认为倒挂鸟与秦吉了、鹦鹉皆属一类[16、11]。短尾鹦鹉属下属14种,羽色又皆以绿色为主,并夹杂红、橙、黄、蓝、青等色,亦正合对倒挂鸟“绿衣黄里”或“羽五色”的描述。

①通过图像和文献,还可以断定古人所言倒挂鸟的具体种类。古文献中最多见乃“绿毛红喙”的一种,当即《鸟谱》所谓“红嘴倒挂”。依前人观点,“红嘴倒挂”实为短尾鹦鹉(Loriculusvernalis)(图2-a,表1)。可见,除喉部的浅蓝色斑块或由于并不十分显著,古代文献缺载外,其余均与现代鸟类学描述完全相符。

表1清宫《鸟谱》所记红嘴倒挂与现代鸟类学描述短尾鹦鹉比较

外形及羽色《鸟谱》记述现代鸟类学描述([14],88~89页)体长约13cm整体羽色头、项、臆、腹俱作嫩绿色,背膊稍深雄性成鸟整体大致绿色,下体显著较淡,头部较辉亮雌性成鸟整体略较苍暗喉部雄性成鸟……喉部有一蓝色块斑雌性成鸟……喉部蓝斑不显或缺如腰及尾上覆羽近尾背毛殷红腰和尾上覆羽红色翅翅、尾略带浅黑晕翅底面蓝绿色尾羽尾毛之里缥青色尾羽上绿下蓝虹膜白睛虹膜淡黄白色喙红勾喙嘴暗珊瑚红色,先端淡黄脚爪米黄足脚淡橙黄色

②而《鸟谱》所谓“黑嘴倒挂”,当即蓝顶短尾鹦鹉(Loriculusgalgulus)(图2-b)。《鸟谱》相关记载与现代鸟类学有关蓝顶短尾鹦鹉的描述对比如表2:

表2清宫《鸟谱》所记黑嘴倒挂与现代鸟类学描述蓝顶短尾鹦鹉比较

外形及羽色《鸟谱》记述现代鸟类学描述([17],172页;[18],393~394页)体长约12cm整体羽色其雄……头、项、背……俱作深緑色……颔腹浅绿……雌者通身与雄者相似小型绿色鹦鹉头顶其雄……顶上有翠毛一片……雌者……顶上翠色稀疏,有红点雄鸟具独特的深蓝色冠斑……雌鸟只有少量或没有蓝色喉部其雄……臆前鲜红毛一节……雌者……臆前无红节雄鸟具……红色“喉部斑块”雌鸟……喉部绿色腰及尾上覆羽近尾背毛娇黄、鲜红两节层次清晰显著的黄色边缘横于红色臀背之上翅翅、尾俱作深绿色(绿色)尾羽翅、尾俱作深绿色(绿色)虹膜黑睛虹膜通常黑色,年幼时或泛白喙黑勾喙喙黑色脚爪黄白足脚浅黄色

据表2可知,虽然《鸟谱》对雌鸟头顶羽色的描述与今人记录稍有差异,但其余部分的古今记述则基本一致。而《广东新语》所述亦当即此类。当然,尚有部分文献所记之倒挂鸟较为简略,难以辨别具体种类,不过依然符合短尾鹦鹉属的基本特征。

然而,清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所记却略有差异:“余在闽,黄将军以一双倒挂鸟来,遍体嫩绿,楚楚怜人,腹背之毳则杂五色,注距皆赤,曲肖鹦鹉,但小仅如雀,尾轻而长,不似鹦鹉之重直耳。儿子皆以小鹦鹉哥呼之。”[19]周氏所记皆合短尾鹦鹉属的特点,但言其尾长却不知何故。

蓝极乐鸟

下面再比对极乐鸟的各种特征。首先,各类极乐鸟既不具勾喙,亦无前后各二趾的脚爪。其次,极乐鸟体形略大,特别是蓝极乐鸟(Paradisaearudolphi)(图3-a)“雌雄两性体长皆30cm”([20],451页),已远超小型雀类。最后看外形及羽色,蓝极乐鸟的“显著特征在于,黑色羽毛衬托着显著而有缺口的白色眼环,突出的白色鸟喙,且双翼的所有羽毛皆为蓝色。雄鸟具蓝色胸羽,蓝色及琥珀色侧翼羽,修长的黑色尾饰羽。雌鸟、幼鸟、及亚成体具渐变条纹的棕色胸羽。”([20],451页)可见,蓝极乐鸟具白色眼环与鸟喙,黑色颈,蓝色或棕色胸部羽毛,蓝色及琥珀色侧翼羽,雄鸟还有黑色尾饰羽,凡此类特征皆与倒挂鸟的外形及羽色迥别。

王颋还将明人王世贞笔下的“红倒挂鸟”认为是“红极乐鸟”或“王极乐鸟”[2]。然而,若将“红倒挂鸟”的外形羽色与这两种极乐鸟相比对,则可知王颋的看法恐亦大误。王世贞《红倒挂鸟赋》云:“丁丑之春,余栖弇园。有自郡来者,言客携红鹦鹉求售,其直为六金,余杀其五镮得之。至则非鹦鹉也,其体量小十之六,首尾红色如猩血,而两翅各一二茎如翡翠,腹毛隐隐作鹅黄,嘴差类鹦鹉而小,色亦黄。”[21]而将红极乐鸟(Paradisaearubra)和王极乐鸟(Cicinnurusregius)的相关特征与之对比即可看出明显差异。红极乐鸟(图3-b)体长约30cm,已与古人所言绿鹦鹉差大。雄鸟虽具红色侧羽及尾羽,但脸部为绿色,眼睛上方有绿色肉球,后颈及胸部为黄色,尾部具一对细长而黑的饰羽([20],451页)。喙虽黄,却不似鹦鹉喙般弯曲,双翼更无“一二茎如翡翠”。雄鸟体长约16cm的王极乐鸟(图3-c)虽在体型上较为相符,头颈、背部及双翅亦皆为红色,但其腹部呈白色,黄色的鸟喙也不似鹦鹉喙。再者,雄性王极乐鸟特有的顶端呈翠绿盘曲状的饰羽生于尾部([20],453页),而不在双翅。总之,这两种极乐鸟的外形及羽色皆与红倒挂鸟相差甚远。

另外,王氏只言该鸟首、尾红色,腹部鹅黄,双翼有羽如翡翠。换而言之,这只鸟恐非全身赤红。再综合体量、鸟喙的描述,也像是某种短尾鹦鹉。但由于王氏所记羽色为孤例,并不典型,也未可知是否有误,故实难判断具体种类。

2确喜倒挂未能收香

王世贞最开始察觉他购得的并非红鹦鹉,却未能识别究竟是何种珍禽:“其音婉丽轻细。极驯扰,出入人怀袖间,竟不能辨为何鸟。”直到他观察了这只鸟的特殊习性:“而时时挂一足于架,倒悬,移晷尺不动,则意其为倒挂鸟也。”[21]

倒挂是倒挂鸟不同寻常的典型习性,东坡笔下“绿衣倒挂扶桑暾”、“倒挂绿毛幺凤”即已点明。这亦是其得名缘由,《鸡肋编》云此种鸟“栖集皆倒悬于枝上,土人呼为‘倒挂子’。”[4]明代《大明一统志》:“倒挂……常倒挂于树林,故名。”[22]到后来,人们已全然将倒悬栖息看做其标志。清人刘埥言:“予彰化署中曾蓄其一,”所养“倒挂鸟……系于架上,终日倒挂,夜睡亦然。”更奇特的是“历数月忽毙,毙后仍倒挂。”[10]周亮工亦言其所养倒挂鸟“日夜倒挂。……死也,犹足高于首,挂弗释。”[19]

对此类习性,清人所述亦更为具体,如孙霖《赤嵌竹枝词》有“一种绿毛幺凤好”句,自注:“倒挂鸟……缘树循绕,钩嘴短足,爪纤而长。性喜倒挂,夜睡亦然……”[23]《鸟谱》:“此鸟集于树枝,屈体如环,东西相穿,旋转不已。夜则倒挂而宿,在笼亦然,故名‘倒挂子’。”([13],65页)《罗浮山志会编》:“倒挂……常倒悬架上,屈体如环,东西相穿以自娱,一名‘倒挂子’。……倒挂梅花枝上,人至不去以为常。”[9]

的确,在繁殖期之初,某些种类的极乐鸟雄鸟会在白天于隐秘安静处倒挂起舞,展示羽毛以吸引雌性,但文献中的倒挂鸟却往往并不怕人,其倒挂行为亦不分雌雄,且无固定的对象和时间(但多在夜间倒挂休息)。这类习性与极乐鸟的求偶行为迥异,而与拥有对趾足的鹦形目鸟类时常攀树倒挂的特殊习性相符。清人洪亮吉有“斜飞红蛱蝶,倒挂绿鹦鹉”[24]的诗句,即是说鹦形目鸟类的这一习性,而频繁的倒挂行为更是短尾鹦鹉属所独具。

短尾鹦鹉

以短尾鹦鹉为例,据现代鸟类学观察,自然环境下的短尾鹦鹉“在花枝上常垂直倒悬自身啄取花朵,故又有倒悬鹦鹉之名”。([14],89页)还有观察发现“它们的大小及羽色并不引人注意,但也并不害羞,可以发现其在树冠间觅食……它们使用喙和爪敏捷地在树枝间跳跃攀爬,其攀爬有时呈‘螺旋’式。它们以单足或双足倒挂着进行休息、梳理羽毛及睡觉,尽管一些年轻的个体可能会保持直立”。([18],393~394页)“与其他短尾鹦鹉一样”,蓝顶短尾鹦鹉“也以倒挂的姿势休憩”。([18],397页)

蓝顶短尾鹦鹉

而在古代文献中,因传闻其具有“收香”特性,倒挂鸟还有一个别称——收香倒挂,如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云:“倒挂……好香,故名‘收香倒挂’。”[25]同时,古人还认为这种鸟拥有奇特的“放香”行为,如《罗浮山志会编》载:“……倒挂子,俗人畜之帐中,每闻焚香则收之羽间,夜则张尾舒翼倒挂以放香。”[9]各书所记大致类此。不过现代鸟类学观察却并未发现短尾鹦鹉属有这样的特殊能力,此当与古人的误记与传抄有关。

在可靠的宋元文献中,基本未见任何与倒挂鸟收香放香行为相关或类似的记录。最早提及这一点的可靠文献当是明人费信所著《星槎胜览》,其“爪哇国”条云:“其倒挂鸟,……日间焚香于其旁,夜则张羽翼而倒挂,张尾翅而放香。”[7]大约从此以后,倒挂鸟才多了这项“绝技”,不过费信并未言明倒挂鸟可以“收香”。

或是由于费氏曾随郑和下西洋,亲自到过爪哇国,故明清时人对其记录颇为重视,往往多加引用,但同时也加以润色修改。如陆楫编《古今说海》收《星槎胜览》则录为:“日间焚好香,则收而藏之羽翼间,夜则张尾翼而倒挂以放香。”[26]加入“收香”的内容,显得更为连贯合理。此当系后世文献所本,如周嘉胄《香乘》所记文字便与之基本一致,并言据《星槎胜览》[27]。沈长卿《沈氏日旦》又言收香倒挂“昼聚诸香贮羽内,夜倒悬于架,移晷不动,徐散之,香满帘幕。”[28]完全可以比肩焚香的效果了。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的描述走得更远:“倒挂鸟……以好香熏之,则展毛羽受香,毕而饮。客至,置几案间,仍以香引之,如前展羽,一室芬馥。”[8]但既然是“以香引之”,那么使“一室芬馥”的究竟还是不是倒挂鸟所收所放之香呢?清代也有类似看法,如《广东新语》:“而倒挂鸟喜香烟,食之复吐。或收香翅内,时一放之,氤氲满室。”并有诗咏:“已食沉水烟,复藏双翅内。时放烟氤氲,帏中香久在。又云:黑润与黄沉,持熏倒挂鸟。不教双翅间,收得香烟少。”[11]《澳门记略》云:“倒挂鸟……每收香翅中,时一放之,氤氲满室。”[29]

当然,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清郑光祖《一斑录》曰:“倒挂鸟,……云闻香气能收聚毛羽间,未知确否。”[30]宋长白《柳亭诗话》则称:“周栎园曰:‘倒挂有之,收香则未也。’”[31]更有发言权的当然是曾亲自养过倒挂鸟的文人,如明人王世贞,清人吴震方、刘埥、周亮工等。王、刘二人并未提到所养倒挂鸟可收香放香。吴氏言:“东坡词中有倒挂收香之说,殊不确,或别一种耳。”([12],46页)周氏则“憾未试其收香也”[19]。其实,任何鸟羽经香烟熏蒸恐怕都会留下熏香的气味,短尾鹦鹉倒挂休憩时也确实会蓬松羽翼,于是羽间香气便自然散发,费信所记或正基于此。但这毕竟不是短尾鹦鹉属的惯常习性,故非人人都可亲观,加之未及细想,以讹传讹,屡经传抄后遂成为与倒挂鸟密不可分的元素。

倒挂鸟虽不具备“收香放香”的特殊能力,但娇小俏丽的外形和喜爱倒挂的习性仍使其成为明清时期颇受欢迎的宠物鸟。不过当时人要养好它们则恐非易事。在野生环境下,短尾鹦鹉属主要以花蜜和鲜花为食,也吃果实和种子,古时“畜之者食以蜜渍粟米、甘蔗”[6]或“饭以香稻,饮以荔支之浆”[11],还有“以粉拌白糖喂之”[30]。而被捕获饲养的短尾鹦鹉还需面临气候挑战,《萍洲可谈》即曰:“海南诸国有倒挂雀,……不耐寒,至中州辄以寒死。”[6]《岭南杂记》:“倒挂……性畏寒,不能度岭。携者笼上幕以布,时以胡椒水洒之,夜置帏中。余携归两对,比冬皆毙。”([12],46页)清阮元《(道光)广东通志》亦云:“西洋倒挂鸟,番人携至广州,畏寒辄死,不能常畜。”[32]由于不能达到自然环境下食物的丰富多样,及与原产地气候差异等原因,古时饲养倒挂鸟者估计多半会有和屈大均同样的感受:“性极娇柔难畜”[11]。

3瀛洲仙客岭南珍禽

最后看分布。王颋根据明代南洋各国贡物记录指出,向“天朝”进贡倒挂鸟的“‘诸国’计有四个,都在今巽他群岛。”

其一为“今印度尼西亚西爪哇(JavaTengah)省会万隆(Bandung)市东南的‘西爪哇国’或名‘下港国’”。

其二则为“今东爪哇(JawaTimur)省会苏腊巴亚(Surabaya)市西南的‘东爪哇国’或名‘思吉港国’。……

其余两个,分别为方位不详的‘百花国’和在今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BandarSeriBagawan)市周围区域的‘渤泥国’。”[2]此说当是。但由于王文将倒挂鸟认为是极乐鸟,故所谓“除了不知方位的‘百花’外,无论‘下港’、‘思吉港’、‘渤泥’,都不是极乐鸟亦即‘倒挂鸟’的真正栖息地”[2]则当不确。前文引明人费信《星槎胜览》所记倒挂鸟即为爪哇国所产,则巽他群岛当有倒挂鸟分布。而除巽他群岛外,菲律宾群岛,即吕宋岛亦产倒挂鸟。如前引刘埥于彰化署所蓄倒挂鸟,“其种来自吕宋,吕宋为台北近地,他处不多见。”[10]清代《台湾通志》引《淡水厅志》:“倒挂鸟,……种出东洋吕宋。”[33]清张澍的《养素堂文集》中有《书刘默园观察蚶洋出险事》一文,文中言:“先是舟中悬闻香倒挂鸟四笼,是台湾携来者。”[34]从台湾携来的倒挂鸟或许也是经贸易从吕宋获得的。

而王文认为“‘岭南(广西)’、‘闽(福建)’分别有通向远洋的大港广州、泉州,人们自可从舶商手里购得海外珍禽。‘倒挂子’之所以播名‘湖湘间’,那是因为有人携之北上,路出其处”[2]的观点也值得商榷。清郑光祖云倒挂鸟“产闽地”[30]。陈尚古《簪云楼杂说》“倒垂莲”条亦云:“闽中有鸟名倒垂莲,形似鹪鹩,其羽毛殊类孔雀,恬粹可爱,因睡必倒挂,故名。……吾乡有自漳泉笼归者……”[35]。方旭《虫荟》据《闽小记》:“倒挂,闽中呼倒垂莲。”[36]则似乎福建亦产此鸟。不过闽中称谓“倒垂莲”却传播不广。俞樾《茶香室丛钞》“倒垂莲”条按:“绿毛幺凤名倒挂鸟,人皆知之,倒垂莲则知者殊尟,未知其为一为二也。”[37]且有关记录基本出自清人,则闽地所见倒挂鸟或为贸易进口,或为逃逸种群。而《(道光)广东通志》则言:“西洋倒挂鸟……与内地之倒挂幺凤不同,西洋倒挂收香,内地所产形虽相似,然不能收香也。”[32]能否收香虽是无端揣测,但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我国也产倒挂鸟。《台湾通志》亦谨案:“《岭南杂记》云:‘倒挂……’据此则岭南亦有倒挂鸟,非仅出自东洋、吕宋矣”[33]。可见,认为我国南方不产倒挂鸟,古人所见皆为外来的看法并无确证。

实际上,苏子瞻提及倒挂鸟的两首作品皆作于贬谪惠州期间,所述“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3],第7册,4458~4463页)正是惠州梅花。诗注虽说倒挂鸟“自海东来,非尘埃中物也”,但亦称其为“岭南珍禽”([3],第7册,4458~4463页),故恐非指海外进口。《鸡肋编》释《西江月》亦称:“广南有绿羽丹嘴禽,……土人呼为‘倒挂子’。而梅花叶四周皆红,故有‘洗妆’之句。二事皆北人所未知者。”[4]《东坡词》录《西江月》则有注曰:“惠州梅花上珍禽曰倒挂子……”[38]而“罗浮山下梅花村”一诗实乃“再用前韵”,其“前韵”题为《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3],第7册,4454~4457页);宋李之仪《阮郎归》有“朱唇玉羽下蓬莱,佳时近早梅”句,自注曰:“朱唇玉羽,湖湘间谓之倒挂子,岭南谓之梅花使。十二月半方出。”[39]可见农历十一、十二月正是惠州梅花盛开时节,此时出没于梅花间的倒挂鸟显然是生长于惠州的野生鸟类。正如《罗浮山志会编》云:“罗浮梅花村多有之。……《志》称惠州梅花上珍禽多倒挂子……”[9]正合“梅花使”这一岭南俚语称谓,说明宋时广州地区确有倒挂鸟。另外,清宫《鸟谱》还记倒挂鸟“一名罗浮凤”,并谓:“欧阳元谓之罗浮凤,有《罗浮凤赋》。”([13],65、67页)元人吴莱亦有《罗浮凤赋》,序曰:“罗浮凤者,海南小禽也。家君自岭峤回,挈之北上。予嘉其身负文采,拔去幽阻,而欲自售其羽仪也。”[40]明清诗中也偶见此名,如清人屈大均诗《幺凤还》,其序曰:“声远之夫人以绿毛幺凤贶予,幼子明渲持至家中,几为猫儿所害,幸姫人救之。”第三章云:“三寸罗浮凤,仙灵一化身。细微丹穴族,娇小绿衣人。”[41]此名当始于元代,得名缘由或许与倒挂鸟产于惠州罗浮有关。总之,宋元时代我国南方地区就有倒挂鸟,广东惠州当是主要产地之一。

明清时亦然,如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倒挂生岭南。”[42]清阮元《揅经室集》:“按:粤东有翠羽小鸟,俗名‘倒挂鸟’……”[43]《广东新语》还记倒挂鸟“出琼州”[11]。不过,更多提及的产地是广西,如《君子堂日询手镜》所记倒挂鸟便是广西“横地多产珍异之鸟”之一[25]。明彭大翼《山堂肆考》载:“倒挂子,……宣化县等处出。”[44]清金鉷《(雍正)广西通志》言:“倒挂即幺凤,宣化、隆安、永淳出。”[45]此三地皆由南宁府所辖。清汪森《粤西丛载》引《百粤风土记》:“南宁山中,有倒挂鸟。”[46]《虫荟》据《广舆记》:“倒挂产广西及外译百花等处。”[36]此外,清陆次云撰,记西南风物的《峒溪纤志》亦载“倒挂”[47],这或许表明由于气候变化及人为捕捉等因素的影响,倒挂鸟的分布已向西南缩减。

近现代以来,我国只在云南西盟山、广州、四川西部观察到短尾鹦鹉一种。古籍中的倒挂鸟多是“绿羽丹喙”的形象,当是历史上我国曾有分布的缘故。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分布区域中再未发现短尾鹦鹉,估计该种已在我国境内灭绝[48],只在印度半岛及中南半岛仍有较稳定种群。而在海外贸易推动下为古代中国人带来异域斑斓秀色的其它种类的短尾鹦鹉则依旧广布于东南亚各地,如蓝顶短尾鹦鹉(即黑嘴倒挂),今天仍分布于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及苏门答腊岛等处,当为古时外域进口的主要品种;生活在菲律宾群岛的菲律宾短尾鹦鹉(Loriculusphilippensis)(图2-c)则当即闽台方志所谓“种自西洋吕宋”的倒挂鸟。而这两种短尾鹦鹉的羽色相较其它短尾鹦鹉更为亮丽多样,特别是菲律宾短尾鹦鹉有多个羽色不同的亚种,或即古籍所言有“五色”的种类。

菲律宾短尾鹦鹉

宋《梨花鹦鹉图》

图中所绘的鹦鹉与菲律宾短尾鹦鹉相似度极高

而极乐鸟科鸟类,从发现之初就只在新几内亚岛及附近岛屿上观察到其踪迹,蓝极乐鸟、王极乐鸟则皆为新几内亚特产,更无任何证据表明极乐鸟科的分布范围曾延伸至东南亚及东亚南部。故倒挂鸟与极乐鸟绝非一物。

另外,关于短尾鹦鹉属在我国的历史分布或许还应当考虑海外贸易过程中形成逃逸种群的可能。如前文所述,闽地之“倒垂莲”基本上出自清人记录,这或许表明在此前的历史时期福建并没有短尾鹦鹉属分布。而据前文分析,《广东新语》所载倒挂鸟即蓝顶短尾鹦鹉,《澳门记略》所记之倒挂鸟亦“额青,胸前一朱砂点”[29],《岭南杂记》中的倒挂鸟则“臆、尾、两翼具有大红,雌者止尾翼有红”([12],46页),孙霖描述台湾风物的《赤嵌竹枝词》所言之“绿毛幺凤”也是“红衿绿衣”[23]的形象,这些都更像是分布于巽他群岛的蓝顶短尾鹦鹉而非我国南方所产之短尾鹦鹉。而上述地区,特别是澳门、福建、台湾皆是我国沿海贸易较发达的地区,如果在贸易过程中短尾鹦鹉因某些原因逃逸或被放归野外,那么极有可能在这些地区形成野外种群,并被观察和记录。(注:例如前文提到张澍《书刘默园观察蚶洋出险事》一文,该文记录了刘默园乘船由台湾返回福州,途中遭遇海盗之事。在抗击海盗的危急时刻,刘默园等“念我等罹患,命也”,面对船上的四笼倒挂鸟,他“何忍使此鸟受苦害,乃解纵之”。由于海上难见鸟类,看到盘旋的飞鸟,海盗以为是天降神兆,于是撤退。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贸易运输过程中,倒挂鸟当有机会逃逸或被释放到野外。)

4余论

王颋考“桐花凤”为蓝喉太阳鸟,并提到在文人笔下其与倒挂鸟有相互勘合的现象,但未阐明缘由。

蓝喉太阳鸟

“桐花凤”尚有别称“幺凤”,苏轼笔下则既有“绿毛幺凤”也有“幺凤”,只是“幺凤”多伴以蜀地桐花,如《次韵李公择梅花》:“故山亦何有,桐花集幺凤。”([3],第3册,2043~2048页)因太阳鸟羽色五彩绚丽,故只言“幺凤”而不说“绿毛”。古籍所述之“桐花凤”亦身形小巧,羽色亮丽,亲人驯顺,也会以倒挂的姿态吸食花蜜,且同样分布于南方,与倒挂鸟有诸多共同点,前人仅据诗文描述而将二者误认为一种确实情有可原。(注:太阳鸟又名“五色雀”,见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考释》(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297~298页)。王文还将方志中所提及的五色雀认为是倒挂鸟,亦不确。)

另外,《澳门记略》还说:“倒挂鸟,身嫩绿色,额青,胸前一朱砂点,顶有黄茸,舞则茸开。”[29]前半部分描述与短尾鹦鹉无异,唯“顶有黄茸”难解。事实上,这段描述应当源自明人方以智《通雅》所记结辽,“头有黄茸,舞则开花,倒悬,昔人所云‘倒挂绿毛妖凤’即此类也。”[49]结辽即鹩哥,“头有黄茸”是指头部的黄色肉垂,其与短尾鹦鹉当然不属同类,印光任等人是将两者完全混淆了。

经由古代文献的分析比对,可以确定古人所谓倒挂鸟实为鹦形目鹦鹉科短尾鹦鹉属鸟类,尤多指短尾鹦鹉及蓝顶短尾鹦鹉两种。由宋至清,这些来自岭南或域外的可爱精灵成为文人士宦的珍爱宠物,在文献典籍中留下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文字,却也难免存在错误认识,如“收香放香”,长期以来以讹传讹,未得正解。现今的各类字典辞书对宋以来文献中多见的倒挂鸟均未有详细说明,未免是一种遗憾。本文对这种可爱鸟类的外形、习性及产地进行了初浅考辨,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致谢: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刘东先生及王斌先生提供了部分资料并对文章内容提出宝贵意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张敬莉.漫谈鹦鹉[J].大自然,2009,(4):50~53.

王颋.凤薮丽羽:海外珍禽“倒挂鸟”考[C]//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11~128.

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苏轼全集校注[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庄绰.鸡肋编[M].卷下.萧鲁阳点校//唐宋笔记资料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3.113.

何士信.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M].后集卷下//续修四库全书•第172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61.

朱彧.萍洲可谈[M].卷2.李卫国,点校//后山丛谈•萍洲可谈//唐宋笔记资料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7.136~137.

费信.星槎胜览校注.冯承钧,校注[M].前集.北京:中华书局,1954.14.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M].卷1//元明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2.17.

宋广业.罗浮山志会编[M].卷7//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24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500.

刘埥.片刻余闲集[M].卷2//续修四库全书.第113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91.

屈大均.广东新语[M].卷20//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7.515.

吴震方.岭南杂记[M].下卷//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

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故宫鸟谱[M].第2册.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4.

郑作新,冼耀华,关贯勋.中国动物志•鸟纲•第6卷•鸽形目、鹦形目、鹃形目、鸮形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余辉.宋徽宗花鸟画中的道教意识——兼探《五色鹦鹉图》卷[J].中华书画家,2014,(03):9~17.

方以智.物理小识[M].卷10//万有文库.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250.

ForshawJM.ParrotsoftheWorld[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10.

JuniperT,ParrM.PARROTS:aGuidetotheParrotsoftheWorld[M].London:ChristopherHelmPublishers.2001.

周亮工.闽小记[M].卷2//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80~82.

PrattTK,BeehlerBM.BirdsofNewGuinea(SecondEdition)[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15.

王世贞.弇州续稿[M].卷1//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8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5.

李贤,等.大明一统志[M].卷85.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1299.

汤大奎.炙砚琐谈[M].卷下//丛书集成续编.第90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887~888.

洪亮吉.洪亮吉集[M].刘德权,点校.第3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1.1265.

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M].下卷//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30~31.

陆楫,等.古今说海[M].说选部.成都:巴蜀书社,1988.206.

周嘉胄.香乘[M].日月洲,校.卷9.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199.

沈长卿.沈氏日旦[M].卷5//续修四库全书.第113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431.

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M].下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209.

郑光祖.一斑录[M].卷3//海王邨古籍丛刊.北京:中国书店,1990.

宋长白.柳亭诗话[M].卷8//丛书集成续编.第157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323.

阮元,陈昌齐,等.(道光)广东通志(卷87至卷124)[M].卷99//续修四库全书.第67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58.

蒋师辙,薛绍元.台湾通志(上)[M].物产//台湾文献史料丛刊.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174.

张澍.养素堂文集[M].卷22//清代诗文集汇编(556)//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558~560.

陈尚古.簪云楼杂说[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25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504.

方旭.虫荟[M].卷1//续修四库全书.第11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96.

俞樾.茶香室丛钞[M].贞凡,顾馨,徐敏霞,点校.第2册//学术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5.932~933.

苏轼.东坡词[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19.

毛晋辑.宋六十名家词[M].第4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51.

李修生.全元文[M].第4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5.

欧初,王贵忱.屈大均全集(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533~534.

徐应秋.玉芝堂谈荟[M].卷32//四库笔记小说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762.

阮元.揅经室集•揅经室续集[M].邓经元,点校.卷5.北京:中华书局,1993.1083.

彭大翼.山堂肆考(五)[M].卷237//四库类书丛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678.

金鉷.(雍正)广西通志(一)[M].卷31//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6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777.

汪森.粤西丛载校注(下)[M].黄振中,吴中任,梁超然,校注.卷22.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939.

陆次云.峒溪纤志[M].卷下//骆小所.西南民俗文献.第4卷//中国西南文献丛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402~403.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

方以智.通雅[M].卷45.北京:中国书店,1990.543.

HangingLittlePhoenixeswithGreenFeathers:aStudyofHanging-upside-downBirdsfromAncientLiterature

OUJia,WANGHuaping

(ResearchInstitutionofChineseLanguageDocuments,SouthwestUniversity,

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SincetheSongdynasty,becauseoftheircolorfulfeathers,smallsizeandspecialhabits,thebeautifulbi,localgazetteers,poemsandessays,a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shapes,he,anddonotrefertooneparticulartypeofbird,butincludescriptionofapeculiarhabughforeigntrade,,hangingparrotsfromabroadmayalsohavespreadinthewildareasofthesouthofChinahavingescapedfromcaptivity.

KeywordsHanging-upside-downbirds,hangingparrot,collectandreleasefragrance,southChina

很赞哦!(98162)